国庆节的由来和风俗有哪些(国庆节知识汇)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4 09:47:56
中国国庆节的由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又称“十一”、“国庆节”、“国庆日”、“中国国庆节”、“国庆黄金周”。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在隆隆的礼炮声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国庆节由此诞生。

中国国庆节的意义
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显示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即为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

中国国庆节的习俗
1张灯结彩
我国每逢国庆佳节,各企事业单位都会悬挂国旗、灯笼或横幅,用“欢度国庆”等标语来庆祝国庆;广场上则摆放着标语字样的盆景和氢气球,用欢乐的气氛来迎接国庆。

2国庆长假
每年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我国于1999年修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国庆节与相邻的周六、日组合为7天的国庆长假,被称之为“国庆黄金周”,用放假的形势,让老百姓共同感受国庆的欢乐。

3天安门升旗仪式
升旗仪式是每一天都会完成的,但在国庆节这一天,到天安门观看升国旗,是无数人心中的梦想。所以,利用国庆长假到北京旅游的人,一般都会赶早到天安门观看升国旗仪式,以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高高升起是令国人振奋的。

4国庆阅兵
每逢五、十周年会有不同规模的庆典和阅兵。通过这种形式,扬起我们的国威,也向世界展现了我们国家强大的国防力量,使全国人民感到一种强烈的自豪。

关于国庆的古诗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题临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示儿宋·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