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四害指的是什么(除四害运动)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7 08:17:53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每天都能看到麻雀,它那呈棕黑色的斑杂状的身体,和那些宠物鸟相比,麻雀貌不惊人、声不迷人,太普通了。麻雀属于杂食性鸟类,喜食植物种子、杂草种子和各种昆虫,但在北方盛产谷物的地区,麻雀的确抢走了许多人类的粮食。就这样一种小小的鸟儿,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却遭到灭顶之灾,那就是当时的除“四害”运动。
关于除四害的原因,有些人说是开始于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最早掀起除“四害”运动的时间,应该是在1952年的抗美援朝时期,美国由于受到志愿军的沉重打击,竟卑劣地在在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投放细菌弹,细菌弹里装的是大量携带病毒的苍蝇、文字、蟑螂等,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当时国家医疗条件较差,无法以其他手段阻止病毒的扩散,最好的办法是发动一场反细菌战的人民战争。1952年底,国家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一场“除四害,讲卫生”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四害”最早确定的对象是老鼠、麻雀、苍蝇和蚊子,其中麻雀应该和细菌战没有关系,怎么把麻雀也确定为“四害”之一呢?主要原因是麻雀吃掉了大量粮食的缘故。1956年,国家发布专门性文件,要求从1956年开始,分别在5年、7年或更长时间内,基本上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1957年,提出要将中国变成无老鼠、无麻雀、无苍蝇、无蚊子的国家;针对一些学者对消灭麻雀的质疑,后来又提出“打麻雀是为了保护庄稼,在城市里和林区的麻雀,可以不消灭”;到了1958年,除“四害”也大跃进了,提出要在10年或更短一些的时间内,完成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的任务,全国人民掀起“排山倒海除四害,造福子孙万万代。”的除“四害”运动。

为了完成除四害任务,人的聪明才智也发挥到了极致,创造出了五花八门的除四害的方式,捕鼠主要是制造各种捕鼠器械和采取水灌、烟熏的方式。灭鼠是有奖励的,人民在打死老鼠后,割下老鼠的尾巴作为统计凭据上交,学生每学期要给老师上交若干个老鼠尾巴,为了完成任务,也闹过许多笑话,有的学生会把一根老鼠尾巴切成两截,再把一头削尖,冒充两根;有的学生抓住老鼠后,割下半截尾巴上交老师,把老鼠放在盒子里养着,等尾巴长长了再割一次。那时候最能体会的成语是“抱头鼠窜”、“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在“四害”中,由于麻雀目标最大,最容易被发现,它成为人们重点清除的对象。对付麻雀的办法主要有用枪打、弹弓打、网捕、掏窝等。白天,成百上千的人站在不同的岗位敲击脸盆等铁制器皿,不允许麻雀落地,最后精疲力尽掉在地上;晚上,人们打着手电筒和火把,敲着铁桶、脸盆,因为麻雀有夜盲症,被轰出窝后,要么扑向火把;要么摔死在地上,以麻雀腿一对统计成绩。
灭苍蝇和蚊子主要靠苍蝇拍、喷洒药物、挖蛹等手段。在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下,“四害”遭遇灭顶之灾,全国涌现出许多除四害“英雄”和模范地区,仅以广州市为例,据当时的《羊城晚报》报道:全市共消灭麻雀31万只,捣毁麻雀窝3.1万个。

在“四害”中,麻雀是被冤枉的,它们确实吃了人类的粮食,但它们更是许多害虫的天敌,随着麻雀被大量捕杀,有些地方的林木出现了严重的虫灾。1959年中科院党组书记张劲夫就麻雀问题写了一份报告,说:“科学家一般都认为,由于地点、时间的不同,麻雀的益处和害处也不同;有些生物学家倾向于把麻雀从四害中去除。1960年,四害被改为老鼠、蟑螂、苍蝇、蚊子。这个调整,算是为麻雀平了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