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咸阳市礼泉县简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0 10:21:09
礼泉原名醴泉,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因县境内有醴泉,泉水味如醴而改名为醴泉县。唐,武德元年(618年),分其地(醴泉县)设立温秀县。贞观元年(627年),撤销温秀县。贞观十年(636年)在九嵕山营建昭陵,分云阳、咸阳2县地,复设醴泉县,属雍州。1958年12月将醴泉县撤销,并入乾县。1961年9月复设醴泉县。1964年9月改“醴”为“礼”。
礼泉县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呈阶梯型跌落,分山、塬、川三种地貌。北部属丘陵沟壑区,内有五峰山(海拔1467米)、九嵕山、朝阳山和方山等。中部是黄土丘陵区,海拔在580—850米之间。南部属黄土台原区,为典型的平原地貌。

盛唐的两位帝王,唐太宗的“昭陵”,唐肃宗的“建陵”都安葬在礼泉县北部九嵕山(或称九嵏山、九宗山)上。昭陵是唐代第二位皇帝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建陵是唐肃宗李亨的陵墓。李亨是唐玄宗的第三个儿子,唐代的第八位皇帝。

县域内有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典型村-烟霞镇袁家村。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袁家村先后经历了改土丰田、兴办工业、乡村旅游三次农村转型发展,始终坚持以壮大集体经济为主线,探索实践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合作化的新路,特别是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全力打造农民创业平台,通过“三变”改革实现了群众共同富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