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其师信其道的意思是什么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21 08:49:27
孔子在《学记》有言“亲其师则信其道”,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那么,从教育者的角度,就应该想法设法让学生亲近自己,才能“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的最高境界,就是亦师亦友!
但孔子也说“过犹不及”(出自《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这就是典型的“中庸之道”——任何事情都要保持一定的分寸,学生亲近老师,本是教育的需要,但如果太过于亲近,则容易产生一些负面效应:
第一,师生过分亲近,可能影响教师的公正,进而影响教育公平
人是感情的动物,一般来说,很容易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偏向与自己很亲近的人,这就是主政一方的官员基本上都是在异地任职的原因。教师也是一样,如果与某个或某几个学生太过于亲近,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就难免做到公正对待。我上初中的时候,跟班主任老师的关系特别好,结果,我和几个同学上自习课的时候下象棋,被抓住了,其他几个人被扁了一顿,我只是被口头批评——我虽然是受益者,你说,这是不是不公正呢?
这种事情,倒还是小事,如果涉及到评选三好、优秀学生干部甚至是大学里面涉及就业的问题,那牵涉面就大了!我上大学的时候,工作还是双向选择,结果,辅导员就把信息更多地给了与他关系特别好的同学,一直到现在,大多数同学都对该辅导员持负面态度!

第二,师生过分亲近,特别是异性之间,容易造成不良影响
关于此类事件,在中学和大学,都有例子,我这里就不详细列举了。我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由于和学生年龄差距不大,学生都特别喜欢课后到我办公室跟我聊天,这其中还有几个女同学。当时,几名老教师就提醒我,要和学生保持距离。有一位老教师,一直把我当做她的儿子,直言不讳地对我说,和学生的关系要亲近,但不能太过亲近,更不能亲密,现在想想,她的提醒,真的是非常重要!前段时间,在一个非常浓重的场合,我和当年的一个学生偶遇,她一下子抱住我,弄得我还非常尴尬呢!

第三,师生过分亲近,对于其他学生而言,容易产生嫉妒
教师和学生之间太过亲近,往往是和个别学生。但在这个时候,可能会让其他的学生,产生不良心理反应。举一个例子,我在中学的时候,有一个学生转学,自诩为有几分诗人气质的我,就给她写了一首诗,算是临别赠礼。这本来没有什么,这个女学生一直是我的语文科代表,帮我做了很多的事,还“义务”纠正我的普通话发音问题(由于我是农村长大的,从小就没有学过拼音,普通话中是不是加一些方言词汇和发音)。可后来,其他学生就有不同意见了,毕业的时候,都找我要一首诗——你给某某某都写,为什么不给我写——那段时间,自诩为有一点才气的我,文思枯竭,胡诌都胡诌不出来!
前面举过我大学辅导员的例子,我们绝大多数同学一直到现在都耿耿于怀,有些同学到现在都直呼其名——被伤得太深了!

第四,师生过分亲近,可能会增加教师的教育难度
教师首先是人,是人都难免有些不好的地方。但教师不是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吗?孔子不是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吗?所以,几乎所有的老师,在学生面前,都会戴着面纱。
我在做班主任的时候,有几个学生(都是男生)很喜欢和我打篮球,有时候周末也会约我打篮球。我那时住在学校里,他们总是会找各种理由到我的宿舍去玩。结果,我的一些不良的习惯,就近受他们眼底:房间脏乱差,吃了饭不洗碗等等,包括我唯一的不良嗜好抽烟,也被他们发现!
后来,有几个学生抽烟,被我抓住,批评他们的时候,有一个家伙嘴里嘟囔着,“你还不是要抽烟”!很多年之后,我才知道,当年经常去我宿舍的几个“间谍”,不经意把我的所有毛病,都“昭告天下”了!
你说,这样一来,教师的教育难度是不是会增加?

总之,教师和学生,要关系亲近,但必须有一个度——最核心就是,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在受教育期间,师生之间就是一种工作关系。等到学生毕业了,工作了,做朋友乃至兄弟姐妹,都没什么问题,我当年的学生,现在几乎都叫我“哥”,我也不会反对——这个时候,我不再是老师,而是比他们年长的人而已,再端着老师的架子,反而显得迂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