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最灰暗和最有希望的日子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5-03 15:55:21
红军长征主要分为六个阶段。
第四阶段北上南下分裂是最灰暗的日子。当时周恩来生病不起,张闻天、博古威信不够,斗争经验不足,而毛泽东又名不正言不顺,与张国焘的斗争形势极其严峻。
长征途中召开的会议,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为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的,即从通道会议开始的、以遵义会议为代表的直至会理会议的8个主要会议。这些会议的一个重要历史作用,就是最终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实际主要领导地位。还有一类是与张国焘分裂主义斗争的会议。从两河口会议开始,直到俄界会议,主要有7个。这些会议不断地为统一红军会师后的战略行动方针而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展开斗争。
1935年6月两河口会议至9月中央红军到达哈达铺前的重要会议和事件,主要有以下八个。一是两河口会议,红一、四方面会师后的第一个会议,中央提出北上抗日主张,建立陕甘根据地。张国焘反对,但因为比较孤立,中央还是通过了决议。二是黑水芦花会议,主要研究两军会师后如何统一指挥的问题。根据张国焘的要挟,周恩来从大局出发,让出红军总政委一职,由张国焘接任,张国焘掌握了军权。三是沙窝会议,将红军分为左路军、右路军。左路军由张国焘、朱德率领;右路军由陈昌浩、徐向前率领,中央随右路军行动。四是毛儿盖会议,对张国焘分裂路线作了一些斗争。五是右路红军过草地。六是“九九电报”,张国焘发给陈昌浩的密电,要中央南下,否则作“彻底党内斗争”。
叶剑英把这份密电首先给毛泽东看,毛泽东一看不妙,马上决定召开巴西会议。七是巴西会议,中央决定率红一、三军团单独北上。八是俄界会议,针对张国焘另立中央的做法,中央要求张国焘停止分裂红军、分裂党的活动。
第五阶段胜利抵达陕北是最有希望的日子,因为红军颠沛流离,终于找到了家,有了归宿。但是,这个过程,仍是非常惊险的。
1935年9月17日突破腊子口,这是进入甘南的关键一战。聂荣臻在回忆录中说:“腊子口一战,北上的通道打开了。如果腊子口打不开,我军往南不好回,往北又出不去,无论军事上、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由此可见,腊子口一仗是关键一战。
1935年9月,中央红军到达哈达铺,毛泽东从旧报纸上发现陕北有红军存在。现在对这张报纸是谁提供的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是侦察连长梁兴初,有的说是聂荣臻,有的说是叶剑英,也有的说是邱会作,很多个版本。我们不去探究这些,也可能是这些情况的综合,毛泽东得出一个结论,陕北有红军,革命有基础。
1935年9月27日,中央政治局在榜罗镇召开会议,正式决定把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改变了俄界会议定下的靠近苏联建立根据地的决定。
1935年10月22日,中央政治局召开吴起镇会议,宣告红军主力长征胜利结束。吴起镇会议的历史贡献,一是宣告红一方面军长征胜利结束,二是确定陕北为新的革命中心,提出“建立西北苏区,领导全国大革命”的战略任务,三是加强了对陕北根据地的领导。毛泽东负责军事工作,秦邦宪负责苏维埃工作,周恩来负责中央组织局和后方军事工作。从吴起镇会议开始,红军的指挥权真正开始交到毛泽东手里。
1935年11月上旬,红军发动直罗镇战役。这是红一方面军长征的最后一战。红军一举歼灭国民党东北军1个师又1个团,师长牛元峰自杀,俘虏5300余人,缴枪3500余支,大涨了红军将士的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