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简介资料(海子——用生命写诗的诗人)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5 09:33:33
“我是查海生,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有人说海子的去世代表着当代诗坛的落寞
海子1964年3月24日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他自幼在农村长大,学习成绩优异,1979年以安庆地区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在北大读书期间,他开始尝试诗歌创作,并深受德国诗人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和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影响,还广泛阅读了朦胧诗人江河、杨炼、北岛、顾城、舒婷等人的诗作。其诗歌创作风格和主题受多种因素影响,长诗创作和史诗创作受杨炼、江河影响,短诗创作受顾城、北岛影响。
大学期间,海子结识了骆一禾与西川,三人并称为“北大三诗人”。1983年,海子编印了自己的第一本油印诗集《小站》。毕业后,他被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任教,并继续在校刊上发表诗歌。
1982年至1989年,海子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出版了《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土地》和《海子诗全集》等。他的代表作有《亚洲铜》《麦地》《春天,十个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诗歌被视为中国新诗创作的重要节点,预示了中国新诗创作风向转向“本体建设”的位移走势。
1989年3月,海子创作了最后一首诗歌《春天,十个海子》,发表了最后一篇文章《我热爱的诗人——荷尔德林》。3月26日,他留下遗书后,在秦皇岛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年仅25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