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科创星火点亮车谷!武汉经开区千名学子对话科学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1 10:45:00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杉 通讯员周钢 虢碧莹)北斗为何定位误差仅在厘米级?细胞焕新可否“返老还童”?3月20日下午,“相约科学前沿,与一线青年科学家面对面”系列科普活动(第32期)走进武汉经开区多所中小学,通过科普报告、前沿选修课程及多学科交流等形式,为千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场科学盛宴。

前沿报告启思维 科学魅力触手可及

活动主会场设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梅刚华以《原子钟与北斗导航》为题,用生动的案例揭示了高精度时间测量如何支撑卫星导航系统。“电子跃迁的能级变化决定了原子钟的精确性,小数点后十几位的精度让北斗定位误差控制在厘米级。”梅刚华深入浅出的讲解,让高二(14)班牟子轩感叹:“原来时间的精准不仅关乎科技,更与生活息息相关!”

随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张志会以《中国行星探测的历史和未来》为主题,从“嫦娥探月”到“天问探火”,带领学生回顾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历程。她从“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到“天问一号”登陆火星,细数中国深空探测的里程碑,并展望未来:“2030年前后,我国将实施小行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任务,为人类认识太阳系提供‘中国方案’。”

选修课程展多元 点燃学子探索热情

除主会场报告外,6所学校同步开设了10多门前沿科学选修课程。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副主任医师戴璇以《“返老还童”的细胞》为题,展示了皮肤成熟细胞逆转为多功能干细胞的奇迹。“跛腿老鼠通过基因编辑恢复行动能力,让我看到了再生医学的无限可能!”高一(11)班李可欣兴奋地说。

与此同时,量子物理、能源科学、中草药研究等课程也引发热烈反响。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黄垚的《原子光钟与其应用科学》带领学生走进微观世界;华中科技大学谭鹏副教授则通过“智慧电厂”案例,畅谈新能源技术的未来图景。

在《从钱塘江潮汐到地球重力场》课上,高一(12)班周琛曈被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陈晓东的讲解深深吸引:“原来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背后是月球引力与地球自转的精密配合!”通过潮汐力模型演示,她了解到重力场不仅影响自然现象,还在导弹轨道校准、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周琛曈课后感慨道。

科创星火照亮未来 教育创新助力成长

活动尾声,来自天文、生物、能源等领域的专家与学生们展开多学科交流,通过问答互动深化学生对科学的理解。面对“黑洞是否存在边界”“中草药如何现代化”等问题,专家们以通俗语言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孙和平院士精密测量科普工作室、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武汉分会、武汉经开区教育局和武汉经开区科技创新局主办。武汉经开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活动是武汉经开区深化科学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重要实践。2025年,将持续推进科创特色学校建设,培育科技教师队伍,完善三级课程体系。同时,通过“专递课堂”“名师课堂”等资源共享机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打造“车谷科创教育”品牌,为每一位经开学子提供触手可及的科学实践平台,助力他们在创新探索中成就未来。

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学子们带着对未知的好奇与憧憬走出会场,而那颗被点燃的科学火种,正悄然孕育着未来的无限可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