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仪馥:这种“城下之盟”,越南也要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2 08:06:00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罗仪馥】
在“对等关税”暂缓期结束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先后在社交媒体上宣称,将于8月1日起对多个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25%至40%不等的关税,其中包括大多数东亚东南亚国家,如对菲律宾征收20%的关税,对马来西亚和文莱征收25%,对印尼征收32%,对柬埔寨、泰国征收36%,对老挝、缅甸征收40%。
这与数日前特朗普高调宣布与越南达成贸易协议形成映衬。
虽然美越贸易协议细节尚未公开,但总体谈判结果已经出炉,态势大体明了:
不论是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上得意洋洋宣布的、令越南政府“惊讶、失望和愤怒”的“美国对越南产品征收20%的关税,并对经由越南转运至美国的产品征收40%的关税”,还是越方以为的约11%关税税率的“初步共识”,总的来说美国对越大幅加征关税已成定局;而反过来,越南对美国完全开放市场。不平等性,昭然若揭。
对特朗普而言,这是其继美英贸易协议后的第二次得意的“告捷”;但对越南来说,这无异于在美国霸权压迫下签订“城下之盟”,牺牲长远的战略自主来换取暂时的关税“休战”。

POLITICO于7月10日发表的关于美越关税谈判的报道
越南在特朗普关税“大棒”下的多重战略考量
在4月2日特朗普宣布所谓“对等关税”方案后,越南是最早做出妥协反应的国家之一。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旋即与特朗普通电话,表示愿意对从美国进口的商品实行零关税,并委派副总理胡德福牵头公安部、外交部、财政部、建设部、内政部、农业和环境部、科技部、司法部以及国家银行等主要国家机构组建谈判代表团,足见越方对特朗普“对等关税”的战略重视。
越南代表团在5月7日、5月19-22日、6月9-12日三次远赴美国推进谈判,期间均表现出让步与迎合姿态。
一方面,越方对相关贸易问题作出“令特朗普满意”的承诺,包括加强原产地检查、加大从美进口力度、加快增值税退税等。这些承诺在谈判结果中都有所体现,除了将来自美国的产品降至零关税外,越南政府还进一步承诺完成价值80亿美元的50架波音飞机采购项目,并签署价值29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进口谅解备忘录。
另一方面,越方主动配合特朗普强化核能外交、拓展新兴核能市场的能源战略部署,借机向美方示好。如越南工贸部长阮鸿延在第二轮谈判期间促成越南国家能源工业集团与西屋公司签署核电发展谅解备忘录,通过共同开发能源促进贸易平衡等。
越南的妥协直接源于特朗普的强力施压——在4月2日公布的对等关税清单中,越南被征收46%的关税,是近60个国家中被征收关税税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而对美妥协的背后也包含着越南在大国战略竞争激化、与国内政治经济改革白热化相互交织背景下的多重战略考量。
第一,如何在中美之间实施战略平衡。
2018年以来的全球产业链重塑,深化了越南作为中美贸易的“桥梁国家”角色,也使该国制造业发展同时与中美紧密相连。美国是越南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对美出口额占越南货物出口额比重将近30%;而中国是越南最大的进口来源国,自华进口额占越南货物进口额比重高达38%,中国高效率且低成本地为越南提供了制造电子产品、纺织服装品、鞋类和家具等主要对美出口商品所不可或缺的零附件或原材料。
越南在经济上对中美的双面依赖成为该国夹缝外交处境的生动写照:其与任何一方关系恶化都可能导致当前的产业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也预示着巨大的经济损失乃至生存压力。不过,中美对越南的外交逻辑有所不同,美国对越南施加压力遵循的是排他性与惩罚性逻辑,中国则倾向于在包容性与奖励性外交思维下与越南共谋发展,这意味着越南在关税问题上抗衡美国所付出的代价更加直接且可预见。

资料图:越媒
第二,如何在与同类型、同处境国家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对越南而言,对美关税谈判不仅是与美国之间的一次艰难博弈,而且是与同等处境下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一场暗中较量。
在吸引全球产业链转移和制造业出口方面,越南与印度、墨西哥尤其是其他东南亚国家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若对美出口产品关税高于相关国家,越南作为新兴加工制造中心的优势地位将遭到显著削弱。在此背景下,越南不仅要争取让美国降低对其征收的关税,更要确保这一水平低于美国对其他国家征收的关税税率,因此需要更加努力地向美国服软示好。
第三,如何确保国内政治经济改革顺利进行。
2025年正值苏林新上任后推进国内改革的关键起步时期,在国家机构、行政区划与公职人员发生大幅度变动的情况下,保持经济稳步增长成为苏林获取民心、提升执政合法性的必要基础。
2025年上半年,越南GDP同比增长7.52%,为该国2011年以来的最高半年增长率,主要得益于在越出口企业利用特朗普暂缓实施“对等关税”的窗口期,加快交货速度所带来的对美出口激增。不过,这一可观的数字也给越南政府带来更大的考验——如果不抓紧在暂缓期结束之前说服美国降低关税,越南下半年的经济表现与上半年相比可能出现断崖式落差,进而增加苏林推进国内改革的阻力。
越南在贸易协议下的短期收益与长期隐患
越美贸易协议使越南被美征收关税税率从原定的46%下降至20%或以下,单从维持对美出口的角度看,该协议对越南而言确实包含一些积极意义或短期收益,尤其在特朗普宣布将于8月1日起对其他东亚东南亚国家普遍征收高于20%关税的背景下。
一方面,越南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低关税使其产品在美国市场更具有竞争力,短期内越南对美出口规模可能得以维持甚至有所扩大。
越南对美出口的主要产品是鞋类、木制家具、机械和光学设备,以及电脑、电子产品及零部件,还有手机及零部件、纺织品和服装等。现阶段美国在这些生活必需品上本土产能有限,仍高度依赖从中国、越南、柬埔寨等国家的进口。尽管越南对美国出口的最新关税水平(20%)高于往年9.4%的平均税率,但与同时期其他国家相比明显更低,越南产品仍有可能成为美国消费者的优先选择。
另一方面,在其他条件不变(如美国从其他国家进口产品关税未进一步下调)的情况下,越南可能吸引更多来自中日韩等国的跨国企业前来投资建厂。
2025年1-6月,越南吸引FDI总额达215.1亿美元,创下2009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虽然越南政府在关税谈判中对美妥协引发了一些争议,但对跨国企业而言暂时是一大利好,耐克、安德玛和威富集团等公司股价在越美贸易协议公布后均有所上涨,正折射出市场对该协议的积极预期。在对美出口享受相对低关税以及限制转运政策尚不明朗的情况下,短期内越南吸引外来投资可能迎来新的小高潮。
然而,从长期来看,尤其就越南战略自主、产业发展及其在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处境而言,越美贸易协议或给越南带来巨大隐患。
第一,在特朗普散漫随意、朝令夕改、高度利己的执政风格下,越南的妥协退让可能成为特朗普得寸进尺的筹码。
所谓协议,对特朗普而言不过是在自己不满时可以推倒重来的一纸空文。如果未来越美贸易协议无法如特朗普所愿缩减美国对越南贸易逆差,特朗普势必逼迫越南做出更多让步,如对越南产品加征更高水平的关税。
此外,“转运产品”概念界定的模糊性使其成为高悬于越南之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如果未来特朗普据此针对越南输美产品的本土成分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跨国企业在综合考虑越南的产业生态、技术水平、生产成本等条件后,可能在对越投资决策上更为审慎。
第二,对美国完全开放市场意味着,越南本土尚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中高端技术企业将直面来自美国企业的碾压式冲击。
越方寄希望于以此换取美国政府承认越南的市场经济地位,取消美对越部分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限制,并在技术方面给予越南更多的帮助与支持。但结合特朗普的最终意图(即全面扩大美国对越南的出口)来看,越南的希望可能落空,反而还会导致尚处于幼稚期并高度依赖国内市场的本土企业及产业在美国企业的竞争压力下走向消亡,越南近年来重点扶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半导体产业将首当其冲。
第三,越南率先对美妥协,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东盟在关税问题上的互信团结,并可能进一步削弱越南在东盟内部的信用度与话语权。
越美贸易协议的达成,将越美之间的矛盾转移并扩散为越南与其他处于特朗普关税铁蹄下的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冲突。
在此之前,东盟(包括10+3系列会议)多场高层会议均强调“加强区域团结与合作、维护自由贸易”的共同立场,东盟内部甚至成立工作组,专门用来协调对美谈判的统一立场,并确保与美国的任何关税协议不损害其他成员国的经济利益。
越南率先妥协或越美贸易协议的达成虽然不直接针对其他东南亚国家,但不可避免地削弱东盟此前建立统一战线以应对关税问题的努力,越美贸易协议也增加了特朗普与其他国家谈判的筹码,使后者面临来自美国的更大压力,也强化了相关国家对越南的不满甚至怨恨。
事实上,这也是特朗普发起全球关税战的一场精密算计:他将高度依赖美国市场的国家置于“囚徒困境”之中,企图以越南为突破口瓦解这些国家之间的互信合作;而在越南妥协之后,他还可能利用相关国家争夺相对收益的博弈心理,将各国推向对美妥协的“逐底竞争”深渊,而美国则在其中坐享渔利。

越美贸易协议不会成为其他国家对美关税谈判的“样板”
特朗普在与越南达成贸易协议后,又先后宣布针对其他国家的关税税率,其中部分国家被征收的关税甚至高于4月2日公布的“对等关税”清单中的水平,与越南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特朗普还强调,如果相关国家对美国实施关税报复,美国将在此基础上对其累加同等水平的关税。其直接意图很明显,即希望其他国家争相效仿越南,对美国做出更多的妥协,但结果可能不会如特朗普所愿。
一方面,其他国家对美国妥协的紧迫性比越南低,另寻出路的空间和机会更大。
在东南亚国家中,除柬埔寨对美出口额占本国出口额比重高达37%外,其他主要国家的这一比重均明显低于越南,如印尼约为10%,泰国为18%,马来西亚为13%,菲律宾为17%。其他广受关注的国家如日本(20%)和韩国(15%)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也比越南低。即使最终失去一部分美国市场,这些国家寻找替代性市场的压力也相对较小。
事实上,在特朗普于7月7日和9日先后宣布针对部分国家的新税率后,相关国家并未表现出高度紧张。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及工业部长东姑·扎夫鲁表示本国“立场坚定”,不会在所谓的“红线”或国家利益问题上妥协。印尼前驻世界贸易组织大使伊曼·帕姆巴乔也指出,白宫的立场凸显了特朗普的贸易政策不是以公平或互惠为指导,而是以“表面功夫、杠杆和国内政治策略”为指导,由此建议印尼政府调整谈判策略,不要执着于安抚美国,而是致力于提升真正的韧性。
另一方面,特朗普肆意使用关税工具正引发越来越多国家的不满。
在宣布新关税之前,诸多国家已经为争取更低关税作出很多努力:印尼宣布了一项价值340亿美元的协议,旨在增加燃料进口并增加印尼在美国的投资;泰国提议在7-8年内实现与美国的贸易平衡;韩国承担美国对其钢铁、汽车和零部件产品征收的高额关税等。但这些努力换来的是美国对这些国家继续加征居高不下的关税,让相关国家对美国深感失望和反感。
近期,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开展了一项面向25个中高收入国家近3.2万名公民的全球调查,结果显示越来越多国家将美国视为“头号威胁”尤其是“经济挑战”。还有东南亚学者指出,“东南亚国家现在别无选择,只能继续与美国接触谈判,但从长远来看,美国可能会将这些国家推向其他国家的怀抱”。
总之,越美贸易协议不是特朗普对越南关税战的休止符,而是其进行更大范围、更深层次贸易操弄的前奏曲。越南不仅不能寄希望于借助该协议在全球关税混战中独善其身,更要防范因此沦为美国贸易操弄的工具和牺牲品。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