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繁花今朝看玉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0:24:00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程宦宁 余 晖
4月初,伴着春风来到玉树藏族自治州这片美丽的土地,目之所及皆是山川壮美。在这里,可以感受到牧民群众的淳朴善良;在这里,可以让幸福变得简单,变得具象化。

正如牧民们所说,幸福是家里的牛羊膘肥体壮,是蓝天白云下,人与动物和谐共生;幸福是每年传统节日时,一家人围坐,品尝着热气腾腾的牦牛肉,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幸福是孩子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接受良好教育……幸福,就是生活里的点滴日常,是党和国家给予的安稳与希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意气风发、阔步前行,实现了从生态脆弱到生态向好、从产业单一到多元发展、从民生薄弱到幸福宜居的华丽转变。
生态之变:守护“中华水塔”,绘就绿色新画卷
4月12日中午,玉树州杂多县昂赛乡党委书记才旺多杰和乡上的干部,吃过午饭,如往常一样在乡政府附近散步,突然在远处的山坡上发现了一只野生动物的身影。
才旺多杰说:“我们昂赛乡就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里,下乡的时候经常会看到野生动物的身影,这也让我们练就了‘火眼金睛’的本领。”
起初,才旺多杰以为就是一只普通的野生动物,但是当他定睛仔细观察后才发现是一只雪豹。才旺多杰说:“这是在乡政府附近第一次看到雪豹的身影,因为一般情况下野生动物都会远离人群聚集处。”

吃惊之余,才旺多杰和乡上的干部赶紧拿出手机,一边拍摄一边感叹;“看来真是我们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雪豹离我们才会越来越近,人与动物和谐共生不再是一句口号。”
这样的小故事在玉树每天都会发生。而这一切都要得益于全州上下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丰富生态环境保护内容,不断深入推进生态文明高地建设。
对待生态,玉树从来都是一丝不苟。
玉树,这座懂得感恩的城市深知,只有扛牢源头责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全力以赴保护三江源、守护“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才是最好的报恩方式。
如今,漫步在玉树大地,雪山冰川连绵起伏,野生动物自由奔跑,高原湖泊湛蓝动人,巴塘河如同洁白的哈达在草原上流淌……一幅绿水青山新画卷正生动铺展,一条天蓝地绿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正徐徐铺就。
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一期、二期工程全部完成,可可西里成为全国第51处世界自然遗产地,隆宝滩入列国际重要湿地,玉树州跻身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草原植被覆盖率增长到62.82%,新增造林面积92.82万亩。藏羚羊、雪豹、金钱豹等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绝迹数十年的水獭、荒漠猫等濒危动物频现央视荧屏。3.6万名牧民成为生态管护员,近31万人吃上了生态饭。全域无垃圾和禁塑减废行动入选“2024美丽中国建设实践创优案例”,玉树州列入全国“无废城市”试点,空气优良天数长期处于全国前列……
一组组数据足以说明玉树对于生态的付出和坚守。如今,用绿色感恩、用生态报国,已经成为玉树州42万干部群众的普遍共识和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的自觉行动,大家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玉树。
产业之兴:立足特色优势,奏响发展新乐章

四月以来,三江源头在几场春雪的浸润下逐渐苏醒。玉树地区澜沧江源、通天河沿岸农业区又迎来了忙碌的时节。
4月10日,在玉树州囊谦县白扎乡东帕村,一路上,道路两旁的耕地里都是农牧民群众忙碌的身影,有开着拖拉机翻整土地的,有动作娴熟播撒种子的……大家的脸上写满劳动的喜悦,洋溢着对丰收的期盼。
囊谦县农牧科技和水利局局长索乾赤说:“现在我们越来越多的牦牛戴上了电子耳标,草场实现了有机认证,黑青稞也走出了大山卖到北京了,农牧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正在不断增强。”
在囊谦县呈现出的现代农牧业蓬勃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好折射出了玉树州坚持绿色产业发展的时代印记。
从粗放走向集约,从传统走向现代,玉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以建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为抓手,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蹚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新路子。
在生态农牧业方面,玉树通过组建206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打造34个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以及15个千头牦牛和藏羊养殖基地、8个良种繁育基地,玉树的畜牧业实现了规模化、科学化发展。
玉树州农牧和科技局局长扎西朋措说:“传统畜牧业加快向‘有机、品牌、高端’转型,玉树牦牛、黑青稞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国牦牛之都’的称号实至名归。”
与此同时,玉树还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文化旅游市场,全力建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野生动物摄影大展、山歌展演、玉珠峰登顶等六项“国字号”活动,“澜湄之约”、中尼友谊足球赛等五项国际交流,让“大美青海·江源玉树”品牌效应持续扩大,为玉树的文化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底蕴深厚的藏族文化,玉树构建了“一核三廊三板块”的文化旅游业发展格局。玉树市入选“100个值得去的国内小城”,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翻了四番,旅游人次和收入均增长62%,“大美青海·江源玉树”的牌子越擦越亮的同时,生态旅游业也成为了玉树州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玉树的绿色产业发展之路,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产业“四地”建设在玉树不是抽象的战略,而是牧民鼓起的钱包和游客惊叹的眼神。生态畜牧业和文化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让玉树不仅实现了经济的稳步增长,更守护住了这片土地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
民生之暖:情系百姓福祉,书写幸福新篇章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幸福。
春季,是感染性、呼吸道等疾病的高发季节,为了保障辖区患有慢性病居民的身体健康,玉树市结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时常往返于卫生服务中心与签约患者家。
一个小小移动医疗设备箱,通过终端连接设备,很快就能回传辖区患者的健康数据信息,利用以往的数据信息,家庭医生就可以为患者做出相应的科学检测和诊断治疗。
民主路社区居民尕玛说:“以前有个小毛病去大医院感觉没必要,但自己又不知道该找谁,现在好了,家庭医生就在身边,一个电话就能咨询。如果有需要,医生立刻就会赶到家里为我检查、治疗。”
在玉树市的大街小巷,家庭医生不再是模糊的概念,而是成为了邻里间贴心的健康守护者。他们每年都要为签约的患病居民入户检查,健康居民也会每年做一次身体检查,让辖区居民享受到便捷、贴心、高质量的健康服务。
去年10月,玉树市结古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还开启住院业务,全科、藏医科、内科、计划免疫室等多种科室,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藏西医医疗服务及相应的膳食、起居、运动、心理等养生保健知识指导,引导居民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做实“组团式”医疗援助,州人民医院、州藏医院成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和民族医院,州第四人民医院和州藏医药制剂中心正式投运,基层诊疗能力大幅提升,门诊诊疗量增长20.3%,住院人数增长173%,手术量增长45%……
不仅如此,玉树州不断固牢教育这个民生之基,加大教育投入,新建、改扩建多所学校,扩充教育资源。在不懈努力下,玉树州学前教育毛入学率、高中升学率、义务教学巩固率均大幅提升,高考升本人数翻五倍,教育质量显著提高。
民生微光汇星河,一个个具象的事例、一组组数据的变化背后,是玉树州每年将财政总支出的75%以上投入民生领域,真正把民生福祉落到实处的结果。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玉树的步伐会更加铿锵有力,玉树的各族干部群众会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奋力谱写“健康现代幸福”的新玉树篇章!
编辑:韩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