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外卖小哥骑着电瓶车驶进普契尼歌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20:45:00    

当两位骑着电动车的外卖小哥出现在上音歌剧院的舞台上,拉近了普契尼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与我们今天生活的距离。100多年前那场巴黎的大雪,仿佛下到了今天的上海。

台上,四位年轻的艺术家鲁道夫、马切洛、科林和肖奈尔一边吃着外卖,一边谈论艺术,一边想尽办法拖延房租。诗人鲁道夫穷困潦倒,只能烧自己的诗稿取暖,却自称“思想的亿万富翁”。

上音版歌剧《艺术家的生涯》将于4月17日、18日在上音歌剧院上演,记者看排练最大的感受是:年轻真好。指挥、演员、乐手的平均年龄只有26岁,他们或许还很青涩,但不缺真诚。他们在角色中看见自己,也让这个关于理想与现实、爱与叹息的故事变得真切。

《艺术家的生涯》排练现场,四位穷困潦倒的艺术家

“外卖小哥”就要登场

让年轻人演他们自己的故事

《艺术家的生涯》汇聚了一群年轻而闪亮的主演阵容,有蜚声国际的歌剧演员于冠群、夏侯金旭,也有刚与芝加哥抒情歌剧院签约的歌剧新星胡斯豪,“00后”指挥家金郁矿,女高音罗玉丹,男中音姜棵等。

“这是所有歌剧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没有复杂的争斗,只有纯粹的爱情。我们都能从这个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大部分艺术家都很清贫,只有少数人能成名,成为明星。”扮演女主角咪咪的于冠群说。

于冠群2006年考入上音周小燕歌剧中心,2009年远赴意大利深造,2012年在多明戈世界歌剧声乐大赛收获第二名,由此开启艺术生涯的全新时期。这是她毕业后第一次回母校演歌剧,让她回忆起许多学生时代的往事。

《艺术家的生涯》排练现场,于冠群和夏侯金旭

她曾坐着绿皮火车到北京,站在音乐厅外盯着小小的屏幕观摩一整场比赛,只为看看别人是怎么唱的。她曾在没有一分钱报酬的情形下,兢兢业业地唱好每一个角色。

几次成功的救场经历,让于冠群被看见,这张“东方面孔”逐渐成为欧美各大歌剧院的宠儿。她是《游吟诗人》里的莱奥诺拉,是《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伯爵夫人……她说:“工作中没有肤色之分,只有水准之差。当你还是个新人的时候,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去学、去练,用声音征服所有的怀疑。”

饰演画家马切洛的男中音胡斯豪同样毕业于上音,今年5月,他将入职芝加哥抒情歌剧院,成为剧院签约的唯一一位中国歌唱家。

马切洛曾在巴黎的大雪中冻僵,胡斯豪也曾在上海的冬日里靠理想取暖。高中时,胡斯豪独自来上海求学,为了省钱,他曾与朋友合租在郊区,没有装修,没有空调,每天自己做饭,骑单车去上课。2012年的上海,罕见地下起大雪,屋子里只有一个“小太阳”,夜里他只能和衣而睡。

《艺术家的生涯》排练现场,胡斯豪饰演的马切洛

“现在回想,那些寒冷与窘迫,并不觉得辛苦,反而觉得踏实,因为那是一条通往理想的路。”胡斯豪说。在上音就读期间,他主演了多部歌剧,宝贵的舞台经验为他敲开了国际舞台的大门。

“我很喜欢《艺术家的生涯》里马切洛这个角色,虽然贫穷但很洒脱,很快乐,今朝有酒今朝醉。相比鲁道夫和咪咪的生离死别,马切洛和穆塞塔的爱情故事更贴近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在猜疑和嫉妒中分分合合。”胡斯豪说。

同样由上音培养的金郁矿第一次指挥舞台版歌剧,“无论是年轻的还是年长的指挥,这都是一部让人发怵的歌剧,每个地方都是陷阱。”

“00后”指挥家金郁矿指挥《艺术家的生涯》排练

从校园里的排练厅到上音歌剧院的舞台,《艺术家的生涯》排演幕后,总能听见年轻人的笑声,也能看到他们争分夺秒的紧张时刻。

新古典室内乐团首席李秉璋是金郁矿的好朋友,他说:“在新古典,我们习惯坦诚地面对彼此,指挥很严格,而作为乐手,不服气的时候也会直抒己见,看谁能说服谁。虽然这部作品难度很大,但这样的氛围、这样的过程,让我们很快乐,很享受。”

每个人都能在剧中找到自己

《艺术家的生涯》是上音学科建设成果展演季暨2025上音歌剧院春季演出季项目,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担任艺术总监,作曲指挥系教授张国勇担任艺术顾问,导演李卫执导。

在演出前的联排中,经常看见李卫一会儿走上舞台,一会儿走进观众席,指导演员走位,调试着一件件道具。这个版本的故事设定依然在巴黎,舞美十分简洁。第一幕开始不久就出现了头戴黄色头盔的外卖小哥,直接把电动车开上舞台。第二幕出现了一辆地铁,合唱演员们手握吊环,在行进的列车中摇晃着身体。这些熟悉的场景和生活方式,为这部经典歌剧注入更多烟火气。

时常“乱入”的导演李卫

“经典是超越时代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李卫说,“台上这群艺术家,是一群简单的人,一群疯狂的人,一群创造了辉煌城市艺术的人,他们的故事,可以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地方发生。”

在于冠群看来,《艺术家的生涯》讲述的是100多年前一群巴黎青年艺术家的故事,但也可以是今天生活在上海的任何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关于普通人的爱情、友谊和梦想。“如果你是一个厨师、一个快递小哥,也能在这部歌剧里找到自己的影子。”

近年来,上海音乐学院相继创演十余部中外经典与原创歌剧作品,包括《费加罗的婚礼》《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卡门》《茶花女》等,从课堂到舞台的无缝衔接,给了一群年轻人实践的机会、展现才华的平台。

《艺术家的生涯》排练现场

《艺术家的生涯》制作人、艺术指导管珺,曾在意大利留学,并在罗马一家歌剧院任职。她一直梦想制作一个“青春版”《艺术家的生涯》。“音乐好听,故事动人,这群穷困潦倒的年轻人,理想还未实现,爱情也并不圆满,迫于现实压力而低头,但火热的心仍在跳动。很幸运,这一次我们找来了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国好声音,冉冉升起的指挥新星,也汇聚了一群有梦想有热情的年轻人,他们最能感受和传递剧中人的快乐、挣扎和痛苦。”

原标题:《当外卖小哥骑着电瓶车驶进普契尼歌剧》

栏目主编:施晨露 图片来源:董天晔 摄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吴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