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能聚效!襄阳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正强势发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7:31:00
襄阳因车而兴。汽车产业是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打造引领汉江流域发展、中辐射南襄盆地核心增长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关键支撑。襄阳自2020年启动了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创建工作,2023年4月成功获批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正式成为全国七个之一、湖北唯一的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
车联网是什么?是借助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车与车、人、路、服务平台之间的网络连接,提升车辆的智能化水平和自动驾驶能力。车联网先导区作为车联网技术的示范区域,由工信部认定,创建城市须具备坚实的产业基础、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良好的政策协同优势。
近年来,襄阳将建设车联网先导区作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加快推动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升级,在车联网基础设施、应用场景建设、产业培育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可靠的网”“智慧的路”“聪明的车”,共同形成了襄阳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的优势。

中心城区车联网功能全覆盖
按照“架构相同、标准统一、业务互通、安全可靠”的建设原则,襄阳连续2年将车联网先导区交通路口改造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任务来统筹推进,目前已完成中心城区448个交通路口智能化改造,统一部署了路侧RSU、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边缘计算等设备近7000台,将中心城区信号控制机全部接入统一信控平台,通过车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和分析交通流量数据,实现交通信号智能控制和优化。
襄阳市车联网先导区在全国率先探索了智能网联平台与交管信控系统的深度融合。襄阳在中心城区448个路口规模部署C-V2X网络,完成智能化交通路口全覆盖,将传统的“车看灯”固定配时模式,升级为“灯看车”智能调整模式。借助路口感知设备,搭建全息路口仿真,对正在通行的行人、车辆以及红绿灯信息,实现实时仿真还原。

走进位于东津的襄阳市车联网运营中心,一张全息路口实时显示的智慧监控大屏上,展示着襄阳已建成的覆盖200余个交通路口、双向里程510公里、150平方公里的大规模城市级车联网应用环境。每个车道的车流量可以被实时监控,交通指示灯智能调节,机动车从过去“车看灯”、读秒数通行到现在“灯看车”、读车数放行。非机动车和行人拥有专属的等候区和通行区,多数情况下等一次红绿灯即可全部通过路口,交通实现了安全畅通。这一应用创新,也获得了工信部的高度认可,被列为车联网示范应用场景,并面向全国推广。
目前,襄阳在全国率先部署城市级人工智能红绿灯,提升重点主干道整体通行效率15%以上,降低9路公交线的事故率42.5%左右。据省公安厅数据,襄阳市作为全省机动车保有量第二大城市,道路畅通指数连续20多个月稳居全省前列,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与通畅的出行环境。未来,通过中心城区全域覆盖的全息路口仿真,对交通拥堵进行实时诊断,协助交警快速解决堵点。
融合多领域多场景应用
“建议时速保持在10公里,可以顺利通过红灯”……3月9日,襄阳市9路公交车行驶至人民路与汉江路路口时,司机李师傅根据提示匀速通过红灯,车后的尾屏实时显示道路前方红绿灯的信息,及时给后方车辆提示。截至目前,襄阳市公交集团已投入31台智能网联公交车开展运营,支撑打造9号智慧公交示范线。这条融合了RSU、摄像头、雷达等智能化设备的公交路线,覆盖了从城郊到闹市再到城郊的复杂路段,是襄阳实现中心城区车联网应用全覆盖的重要一环。

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全省唯一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襄阳支持东风等企业落地一批牵引产业发展的应用场景。在物流领域,东风股份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物流车已在厂区内常态化开展物料转运作业,累计里程超1.5万公里,服务范围正在向公共道路拓展;在配送领域,东风蓝卡、新石器慧通等企业的无人车在我市开展快递无人配送服务,运行里程约11万公里,为企业降低运输成本27.4%;在环卫领域,东风股份无人驾驶环卫车在高新区60公里道路上进行自动驾驶清扫,燃油成本降低近45%。在公交领域,市公交集团投放了31台襄阳腾龙汽车、东风股份自主研发的智能网联公交车,并为1121台公交车配备车联网智能终端,提升公交车整体运行效率11%以上。
通过多平台互联互通,真正实现动静态交通融合;探索开发智能网联终端,通过智慧本地出行APP,结合5G商业化应用,提升用户渗透率……经过3年不断推进,在应用场景方面,襄阳市已围绕智慧交管、智慧物流、智慧出行、智慧公交等方向深度落地一批车联网应用场景。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
在整车方面,依托车联网先导区,支持东风股份研发生产了智能网联物流车、环卫车和接驳车,东风纳米研发生产了智能网联新能源经济型乘用车,腾龙汽车研发生产了智能网联公交车和客车等车型,风神襄阳导入中大型SUV探陆新车型,并搭载超智联、超智驾系统。2024年,襄阳市智能网联汽车产量3.26万辆,同比增长67.9%;在关键总成及零部件方面,东风电驱动、国太阳、群龙汽车等企业的智能网联汽车T-Box、网关、线控转向、高压线束等产品成功在襄研发、量产并进入东风公司等企业的供应链体系。
市经信局四级调研员田明介绍:“在技术标准创新方面,支持东风汽车股份公司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智驾系统、域控制器等开展科技攻关,申报省级、市级科技攻关项目2项;支持襄阳达安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技术、燃料电池测试技术开展科技攻关和项目申报。支持汉江智行牵头建立车联网深度应用实验室,2023年以来,我市企业参与制定智能网联领域标准46项。”

同时,襄阳围绕场景应用、数据增值、商业测试等方面开展商业模式探索,支持东风公司无人物流、无人环卫、无人配送车等在城市绿色配送、道路清扫、末端配送领域的典型场景应用,通过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等技术,节约运营维护成本、提升作业效率,探索赋能行业用户的盈利模式。全市智能网联汽车产量3.26万辆,同比增长67.9%。
襄阳车联网产业的探索还在持续进行中。下一步,襄阳将把建设车联网先导区作为加快襄阳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以丰富车联网应用场景为路径,带动车联网项目加快落地和产业规模化增长,同时在大数据产业上取得突破。到2027年,力争推广高级别(L3级及以上)智能网联车辆1200辆以上,智能网联整车及装备产量达到10万辆以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营收达到500亿元以上。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