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沙定风停 榆林绿意成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8 16:57:00    

8月15日,全国生态日恰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实践证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是实现经济长远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前提。陕西榆林的变迁,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有力的证明。

8月6日,夕阳下,榆林市靖边县大片农田蔚为壮观。昔日“十种九不收”的榆林如今已成为陕西第二大粮仓。群众新闻记者 王熙摄


陕西榆林地处中国四大沙地之一的毛乌素沙地南缘,20世纪50年代,这里近一半的土地被沙子覆盖,沙丘如移动的囚笼锁住生机,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8月1日,榆林市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量遗鸥在空中翱翔。持续向好的生态环境,为更多鸟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栖息地。群众新闻记者 赵宇鹏摄


面对严峻挑战,当地人民从“一把铁锹两只手”起步,经过引水拉沙、搭设沙障、飞播造林等做法,经历70余年鏖战,终于将肆虐的黄沙牢牢束缚。


50年前种下的樟子松林,现已长出青苔,这是沙地生态日益向好的见证。治沙英雄石光银(右)与他的孙子石健阳(左)蹲在青苔前,欣赏这一令人欣喜的变化。8月4日摄。群众新闻记者 赵宇鹏摄


如今,毛乌素沙地治理率已达93.24%,曾经“沙进人退”的局面已得到历史性扭转,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多公里。这是无数治沙人用汗水与智慧创造的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


8月5日,榆林市神木市毛乌素治沙造林基地,技术人员正在进行长柄扁桃组织培养。经过太空育种的长柄扁桃不仅固沙效果好,种子还能榨油,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提升。群众新闻记者 王熙摄


8月7日,榆林市定边县正在治理的流动沙地,曾经移动的沙丘如今被草方格牢牢“锁住”。群众新闻记者 赵宇鹏摄


8月7日,榆林市靖边县,毛乌素沙地已披上绿装。群众新闻记者 赵宇鹏摄


这是7月29日在榆林市横山朱鹮人工繁育和野化放飞试验基地拍摄的朱鹮雏鸟。朱鹮被称为“生态试纸”,其成功孵化折射出榆林生态系统的深层蜕变。群众新闻记者 王熙摄



8月4日,榆林市定边县种植户马维君开心地看着自家丰收的辣椒。如今只靠种地,一年就能收入几十万,这是他在沙地治理前无法想象的事情。群众新闻记者 王熙摄


来源:群众新闻客户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