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城南郭镇:一段与时光交织的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8 15:18:00    

李四毛

四十五年前,我在岳阳读书时第一次听说郭镇。羽平、建辉同学也在岳阳读书,约我周末去郭镇玩。那时以为是个遥远的地方,结果坐车没多久就到了。记忆中的郭镇,几处店铺,几栋瓦房,安静地躺在郊外。

后来因工作出差,常往返长沙。那时京珠高速还没通车,郭镇是绕不开的道。从车窗望出去,农田农舍一闪而过,像看皮影戏。颠簸的路上,郭镇成了地图上一个熟悉的记号。

没想到三十多年后,我竟会从一家石化企业来到郭镇再就业,在一所职业院校“搬砖”一待就是八年多,让我读懂了它的厚重与温暖。

叶云/摄

每天清晨,我最爱去镇上的湘阴面馆。店面不大,油光木桌,粗瓷大碗,老板娘是个爽朗精致的人。我一进门,她就朝厨房喊:“一个轻挑重盖!”手工面筋道有嚼头,盖上猪肝腰花码,撒几粒葱花,一碗温热入腹,一天的惬意悠然,便由此开启。

夜晚的郭镇别有风情。路灯昏黄,人影绰绰。我常去一家小饭馆,老板已经认得我,不用多说就会倒上一杯杨梅酒,配一碟凉菜或花生米,有时加几片卤牛肉。坐在店里,看窗外行人渐稀,树影在地上摇晃,仿佛栖身于光阴的缝隙,暂忘了流水夕阳。

每逢节假日,赶集的人特别多。四乡八里的乡亲把逼仄的街巷挤得水泄不通。鸡鸭鸣叫,乡音喧哗,带着露水的青菜,盆里甩尾的活鱼,各种生态干菜;卖竹器的老汉、卖豆腐的妇人……趣闻在这里传播,人情在这里流转。

如今的郭镇仍保留着城乡交融的缩影。这里北接奇家岭,东邻康王,南望新开,西眺湖滨,宛若一道翠屏立于城南,既缓冲了都市的喧腾,又保留了乡野的清新。国道穿镇而过,终日车流如织。多路公交在此设站,虽处乡间,实则早已与城区脉络相通。

最令人称道的是书香与野趣在此相映成趣。湖南理工学院南院巍然矗立,岳阳学院、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岳阳市湘北女子职业学校环列四周。

晨曦暮霭中,学子步履匆匆,诵书声与鸟鸣相和;街边小店琳琅满目,衣食住行皆因学子而兴。青春气息漫溢巷陌,让郭镇不似寻常乡野,倒像座朝气蓬勃的年轻城镇。

若嫌喧嚣,往西走便是麻布山。春日山花烂漫,秋来层林尽染。山脚下散落着许多农家乐,老灶台烧出的土鸡汤香飘四溢。不少市民结伴而来,感受岳阳“城市后花园”的悠然时光。

岳阳中华大熊猫苑隐于绿荫深处,白墙青瓦别有洞天。苑内住着几位从蜀地来的“食竹客”,或攀爬树梢,或抱竹大嚼,憨态可掬。塘边垂钓者一坐就是半日,不为鱼获,只为那份闲适。

叶云/摄

郭镇自古就是驿马飞驰的官道要冲。石板路上深深的车辙印,恍惚间还能听见轱辘声轧轧而过。驿站虽早已湮灭,而南来北往的开放气度渗进了郭镇骨血。镇上人家多有好客、扶弱、助人之举,这份通达,便是千年驿站尚侠的遗风。

农耕文化是郭镇的底色。晨光熹微时,仍有老农荷锄下地,佝偻的身影在田垄间移动,一如他们的祖辈。这里的人们依旧按节气经营农事:清明下种,谷雨插秧,霜降收割。田间地头常见的土地庙,虽质朴简陋,却不缺香火。

学院文化的注入,恰似在老酒里添了新醅。年轻学子们带着手提电脑,穿梭于村组农户与大棚之间,构成一幅新颖的图景。他们会在镇上小店等餐时专注地敲代码,会在烧烤摊前争论算法模型。最妙的是见到老农与教授在田头攀谈——一个分享瓜果蔬菜种植诀窍,一个解析生物防治与精准灌溉,两种智慧在此碰撞生辉。

眼下郭镇又添了让人心安的底气——岳阳市中心医院巍然矗立。这座灰白宏阔的建筑群,静静俯卧于城市南延的脉络上。晨光中,玻璃幕墙折射温润光泽;夜幕下,窗口灯火如星子般明亮却安宁。奇妙的是,这座医疗巨擘与大学城仅咫尺之遥,仿佛知识与生命在此握手——一边是实验室里探索生命奥秘,一边是病房中守护生命尊严。学术的冷静与医者的仁心,在此交汇成深沉的力量。

郭镇因此更显丰饶:既有山野疗愈心神,又有学府滋养性灵,更添一座生命灯塔,守护四方安康。这座城南之乡不再只是青春奔赴的学堂、周末闲游的花海,更成了许多人托付健康与希望的应许之地。

图片来源网络

八载春秋相伴,郭镇不再只是地图上的名字或车窗外的风景。我熟悉它的晨昏,识得它的气味,了解街上往来的各色人等。小镇在变与不变之间:路拓宽了,楼建高了,田却还绿着;城市南延的浪潮涌来,而乡村的根骨犹存。

人生中很多地方,我们只是匆匆掠过;但有些地方,却偏偏要人驻足,将它的点点滴滴都品尝。郭镇之于我,便是这样一处令人沉吟的所在。在这城乡之交,学府与田园相伴,古今交融,翰墨芬芳与泥土清香交织——这般和谐相生的喧哗与静谧,恐怕也只有郭镇能调配得如此妥帖。

然而细想来,郭镇又何尝不是一处微缩的人间?它既容得下推土机的轰鸣,也留得住稻田里的蛙声;既接得住城市的扩张,也守住了乡土的根脉。那些看似对立的元素——新与旧、快与慢、书卷气与烟火气——在这里并非彼此消长,而是相互滋养。

走在郭镇的街巷,仿佛在读一本未写完的书。书中有城市的明天,也有乡村的昨天,更有着无数普通人平凡生活的今天。这相得益彰的繁华与幽静,温柔地安顿着打工人的乡愁与远方的梦想,成为灵魂与身体都能安然栖居的角落。

细细思量,这郭镇早已在我生活中缠绕出千丝万缕。有时走着走着,又会想起那个面馆的早晨,老板娘的吆喝声悠然飘来,仿佛这一切的缘起,都藏在那一碗热腾腾的面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