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 | 酒店“照骗”层出不穷,重建“消费者点评”的中立平台有了新契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14:06:00

□蒋璟璟
近日,多地网友控诉线上预订酒店遭遇“照骗”事件:有人花千元预订海景房,推门发现内部照片竟全是渲染图;预订大床房,进门发现“这床还没我家沙发大”……许多消费者在满怀期待地入住后,却发现酒店与预订平台上展示的华丽图片和诱人描述大相径庭,这种现象被戏称为酒店“照骗”或“货不对板”。更离谱的是,有消费者要求退房竟被索要违约金,关于“酒店房型不符退房却被收取80%违约金”的新闻,还上了热搜。(法治日报)
各种类型的电子商务场景,其实多多少少都存在着“照骗”现象,网络购物如此,线上预订酒店亦是如此。当消费者无法实地查看、眼见为实,其消费决策就必然要高度依赖相关网页上的文字表述和照片信息。换而言之,若是没有必要的复核、把关机制,那么商家越是极力美化,就越是能“骗”到消费者。而那些如实呈现商品或服务信息的商家,反倒可能吃亏。这事实上构成了明显的逆向激励,以“照骗”为代表的浮夸造假之风,从底层逻辑上扭曲了游戏规则。
我们知道,第三方线上预订平台,出于人力成本控制或者说“商业合作”等等因素,通常并不会对酒店进行高频的、严格的现场核验。基本上,商家上传什么照片,平台就发布什么照片。理论上,平台可以通过旅客入住后的评价、打分机制,来评判店家照片的真实程度以及酒店的真实状况。但从实际情况看,就算是旅客给出了“真实反馈”,某些平台也不会据此下架店方提供的“虚假照片”——各说各的,“照骗”不误,这是一个尴尬的死结。
酒店“照骗”,花样百出。比如说,有些酒店利用广角镜头拍摄房间,使房间在图片中显得宽敞明亮,而实际入住时却狭窄昏暗;部分酒店宣称的“海景房”“温泉浴池”等设施,实际并不存在或与描述严重不符……由此,酒店的线上营销,在很长程度上沦为了摄影技术、精修技术、吹牛技术的大比拼,乌烟瘴气。一个现实的悖论在于,第三方平台和酒店经营者的利益深度捆绑,前者通过后者购买网页推广位、引流等增值服务获利。既然如此,又怎么能指望平台较真核验照片、得罪甲方呢?
酒店“照骗”层出不穷,我们对预订平台固然难抱期望,在此大背景下,真正重建独立公允、中立客观的“消费者点评网站”,越发变得重要起来。这虽然是一门“老生意”,但在当下,反倒有了全新的契机,以商业信用来置换商业价值,这一赛道上,理应有小而美的企业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