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褪去锈色染青绿:锦州书写北方滨海城市生态蝶变新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9 17:05:00    

山海相拥,碧波荡漾,锦州正以实干描绘生态复兴画卷。这座辽宁西部的滨海城市,三面环山、一面朝海,是渤海生态安全屏障和候鸟迁徙重要通道。

曾几何时,50米高的“垃圾山”侵占绿地,污水入河让“锦水回纹”消失,湿地退化致丹顶鹤14年不见踪影。随着锦州生态环保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每一寸绿意的扩展,每一滴河水的清澈,每一座山的青翠,都蕴藏着锦州打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之城的决心和力量。

垃圾山变绿丘:城市“伤疤”的生态疗愈

锦州唯一的垃圾填埋场占地17万平方米,堆积成50米高“垃圾山”,渗沥液横流,气味熏人。

2017年封场后,通过覆膜防渗、覆土植绿等措施,如今这里已披上绿装,成为生态修复标志性工程。

荒山育鹭岭:夫妻四十年守护绿水青山

陆敏夫妇自1984年起承包一片荒山植树,40年栽下五六万株刺槐、榆树、松树、桑树等二十多个品种。2000年起,鹭鸟开始筑巢繁衍,数量逐年增长。如今,陆敏成为护林员,守护这片来之不易的绿色家园。

“锦水回纹”重现:小凌河治污记

昔日,小凌河因工业与生活污水沦为臭水沟。为解决小凌河污染问题,沿河近百个排污口全部关闭,并升级管网,新建污水处理厂,让水清岸绿。同时,兴建东湖森林公园,供市民休闲健身。

丹顶鹤归来:大凌河口湿地重生

作为生态“晴雨表”的丹顶鹤,曾因湿地退化在锦州消失14年。

通过拆除养殖池、疏浚潮沟、补种芦苇,湿地生态逐步恢复,大凌河口栖息的鸟的种类也从当初的198种增长到325种。

红海滩守护者:碱蓬草里的生态密码

在修复大凌河口湿地工程中,碱蓬草可谓“奇兵”。它可以吸收陆地带来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将其埋藏到沉积物中,构建起一个生态系统。

面对“生病”的碱蓬草,工程师带领工人疏通潮沟,恢复水体循环,为碱蓬草的健康生长提供科学保障。

烟火气与生态美共存:构建可持续的餐饮发展之路

锦州凌河夜市里,有携手打拼的夫妻,有齐心协力的父子,有大学毕业后创业的年轻人,也有坚守22年的老摊主,他们既是城市的服务者,也是“治城”工程的受益者。凌河夜市与早已声名在外的石桥子早市一同见证着锦州“治城”的精细与温度。

从“垃圾山”到美丽的口袋公园,从褪色的“八景”到更多靓丽新美景,锦州用20年书写了一份厚重的生态答卷。《绿水青山中国答卷》第十七集《古景新韵 山水锦州》将于9月9日18:20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