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把孤独症康复纳入民生实事工程 让“来自星星的孩子”在家门口拥抱希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9:12:00
4月11日,走进连云港市东海县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中心三楼康复训练室,粉蓝色墙面上跳动着卡通云朵,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感统训练器械上。2岁的脑瘫患儿小宇(化名)正专注地将彩色积木放进对应形状的凹槽,当成功时,治疗师立刻举起大拇指:“太棒了!”孩子仰起小脸咯咯笑起来,这样的场景在一年前的东海县还难以想象。

医生在陪孩子做游戏

医生在给孩子检查身体
“以前家长要抱着孩子起早贪黑去外地进行康复,不仅是抛家舍业,而且还需要高额的费用,现在家门口就能做专业康复。”该院特聘全国知名的儿童保健康复专家关春荣主任医师在接诊室边整理筛查量表边说。在儿童保健康复领域从业30余年的她每周两天在此坐诊。

医生在给孩子做康复训练

医生在陪孩子做游戏
去年8月,东海县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中心投入使用,主要为全县肢体残疾、脑瘫、低视力儿童提供专业、全面、便捷的康复服务,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该院儿童康复中心的投入使用,不仅填补了东海县及周边县区的空白,而且还被列入今年县政府重要民生实事之一。该院院长朱颀彦介绍,过去有些家长以为孩子只是说话晚,不被重视,等到不能正常上幼儿园和学校就错过黄金干预期。儿童早期的健康决定孩子的未来,保障儿童的健康更是妇幼保健院的职责,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去年,东海县妇幼保健院由院长亲自挂帅,通过系统健康体检并运用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联合ASQ方法,对全县0-3岁儿童进行全覆盖筛查,组织医务人员深入乡镇、街道,进村入户,对发育偏异的儿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降低致残率,让希望照进现实。
“我们就是让家长能够在家门口享受省市级别的专业服务。”该中心康复师祖玉伟说,“我们设置了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感觉统合训练室、音乐室、个别训练室,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康复环境和训练条件。”在实施训练康复前,该中心根据每一名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重点考虑每个儿童的年龄、性别、病情、家庭环境等因素,提供全面康复服务,实现最佳的康复效果。
在该中心,一位来自东海县安峰镇的轩轩妈妈含泪回忆,去年发现2岁儿子与人目光接触异常,叫名字时反应不敏感,不会用肢体语言表达需求,语言发育迟缓,甚至倒退,经筛查确诊为孤独症,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时,全家当时非常绝望无助,一度考虑变卖房产赴外地求医。“在中心人员的康复训练下,三个多月时间后,孩子能仿说了,常见的物品也都能认识。” 看着儿子一天天在向正常孩子转变,轩轩妈妈异常激动,“现在康复科有了医保门诊特殊病保障制度,一个月自费也就1000元左右,孩子竟能叫‘妈妈’了。”
在针灸治疗室,4岁的脑瘫患儿乐乐正安静接受治疗。特聘知名中医专家孙继伟主任将0.16mm的银针轻旋入头部穴位。“这叫养神开窍针法,能激活大脑功能区。”她手指翻飞间,12根银针已在孩子头上排列成特殊阵型。隔壁的多感官训练室里,5名孤独症儿童正在触摸光影互动墙,水波纹随着他们的动作变幻色彩。
该中心创新的“三维评估体系”令人耳目一新:每个孩子都有专属档案,记录着每月粗大运动、精细动作、社交能力的雷达图变化。自儿童康复中心运营以来,该中心已对外开展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多动症、中枢性协调障碍、脑性瘫痪、听力减退、学习困难、低视力等康复服务,采用以功能训练、中西医结合治疗、医教结合为主特色的综合康复治疗,通过肢体综合康复、智力医教康复等,促进儿童各项功能的恢复和提升。目前,该中心已为100余名孩子提供康复服务。数据显示,持续训练3个月以上的患儿,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改善,语言发育提升超40%。
“看着孩子现在能自己吃饭穿衣,就像重新活了一次。”在家长休息区,小杰父亲翻出手机里的对比视频:三个月前还蜷缩角落不停撞头的孩子,此刻正在情景教室模拟“超市购物”。
通讯员 张开虎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凌飞
校对 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