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命急需“肝”预,如何携手完成“生命的接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21:17:00


在肝脏疾病的治疗宇宙里,活体肝移植是一项闪耀的明星技术。当患者的肝脏功能像电量耗尽的手机,常规治疗手段都无法“充电重启”时,肝移植就如同那最后一丝希望之光,而活体肝移植更是给众多患者的生命带来了柳暗花明。
活体肝移植问世,改写“等不到”的命运
活体肝移植,形象地说就好比一场肝脏的“爱的传递”。从一位健康的成人供体那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部分健康肝脏,然后精准地移植给急需肝移植的患者。
和传统的遗体肝移植相比,活体肝移植具备不一样的优势,因此国际上有许多肝移植中心把活体肝移植作为常规项目在持续开展。每年,眼巴巴等着肝移植的患者多如繁星,可遗体肝脏供体的数量却少得可怜,很多患者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病情不断恶化,太多患者因等不到供肝而遗憾离世。
活体肝移植技术的问世,就像及时雨,大大缩短了患者的等待时间,减少等待捐献肝脏的“被动感”,能迅速为患者匹配合适的肝脏,把生命从悬崖边拉回来。
并且,活体肝移植还能精心匹配供体与受体之间的血型,精准把控手术时机,就像给它们找到最合拍的“搭档”,有助于降低手术和术后恢复的风险,提高移植后的生存率,真正做到与患者同“肝”共赢。
供体也有“门槛”,严选生命守护者
当然,对活体肝移植而言,供体也是有门槛的。供体年龄一般得在18岁至60岁之间,夫妻以及三代以内的直系或旁系亲属都有机会成为亲体肝移植供者。
为了保障手术顺利和供体的平安,对供体进行严格的筛选和评估是重中之重。首先,医生会像侦探一样,对供体进行全面的医学检查,详细询问病史,不放过任何一个潜在疾病风险的“小尾巴”。接着,要对供体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像血常规、肝肾功能、传染病指标等,还有肝脏的影像学检查,致力于把肝脏的解剖结构、血管分布等情况摸得明明白白,确保肝脏健康且能适合部分切取用于移植。
生命再现奇迹:术后恢复与肝脏再生
在活体肝移植手术这场生命接力赛中,供体的安全永远被放在“C位”。随着微创技术的飞速发展,移植技术微创化已经成为移植外科的重要发展方向。现在,腹腔镜技术就像一个勤劳的小助手,被广泛应用于活体供肝获取。它不仅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创伤小、疼痛少,还能让供者术后快速恢复,大大提高供体的生活质量。正常情况下,供体术后一周就能出院,重新回到生活和工作的正常轨道。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供体被切掉部分肝脏后,并不意味着从今往后肝脏一直就“少了一块”。肝脏犹如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神奇“再生工厂”。移植手术后,供体剩余的肝脏组织会像被按下 “再生按钮”,迅速启动再生机制。一般来讲,供体大概半年内能完成90%的肝脏重建。
当生命急需“肝”预时,活体肝移植供体勇敢地挺身而出,与患者同“肝”共苦,收获的是同“肝”共赢。未来,希望在科学这盏明灯的护航下,在爱的感召下,能有更多人携手完成这场生命的接力,让更多生命重焕生机。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医生)
原标题:《当生命急需“肝”预,如何携手完成“生命的接力”?》
栏目主编:唐闻佳 文字编辑:张菲垭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来源:作者:邱丹梨 张雨婕 陈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