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十城,追寻抗战的光荣足迹!大学生这样上“大思政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8 18:13:00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8月28日报道: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高校思政课建设中进一步发挥共青团作用,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团委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以第九期“青马工程”培训班为队伍基础,结合沪喀联学及大学生暑期“返家乡”契机,组织学生在7月-8月开展“追寻·‘光荣的足迹’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红色主题青年大联学”。城建的师生们沿着抗日战争线路进行红色寻访、主题调研和青年宣讲等跨地域、多元化的主题研学,通过循迹峥嵘岁月、探索文化创新、拓展边疆视野、进行自我教育,为“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提供青年范式。
本项目研学地点涵盖上海、西安、延安、南京、石家庄、天津、大同、枣庄、武汉、阳泉、宣城等十余座城市,在校内外贯通、东西部协同的实践框架下,形成了“文物+场景+故事”的3D史料整理维度,构建了抗战核心战场的全域寻访网络及延伸脉络,并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过程中完成了“青马工程”培养跨课堂、跨校园、跨地域语境转换。

在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感受“绝境中的坚守”,在百团大战纪念馆收获以反攻打破困局的勇气,在延安革命纪念馆看革命理想照亮前路,在侵华日军战犯南京审判地旧址陈列馆体悟“正义永不缺席”的真理……这一路,通过红色寻访、主题调研和青年微课,实践团的成员们在“行走的大思政课”中赓续红色血脉,培养文化创新能力,在“史料整理-日志撰写-调研走访-宣讲传播”的全流程研学设计中完成了“历史旁观者”到“精神传承者”,从“地域局限者”到“国家建设者”,从“理论学习者”到“实践创新者”的三重“身份转化”。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这次研学在“校馆衔接”“校社衔接”的育人实践中让团队成员们切身体悟到了对这12个字的真理性认识,也通过网络云端分享让更多城院青年深刻铭记革命历史的光辉峥嵘与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研学后,项目成员们形成了数字化红色图谱1份,精品宣讲课程11期、场馆日志12篇、实践札记1册,成果展示视频1个,另有社会实践主题微电影1则正在制作中,在成果落地过程中完成了“思想武装-实景课堂-创新传承”的教育闭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总结出的“复合型”红色文化创新型能力培养思路、“空间折叠”实践法、基于CIPP评价模型构建的评估指数、“空间可视化”“精准化”“年轻化”等传播路径为红色文化创新创造人才的培养和“立体式”红色文化传播提供了青年方案,同时也为“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提供了青马样本。

从“象牙塔”里的理论家到社会课堂的主理人,这场红色大联学正在重构“全域协同”“接力培养”“知行合一”的育人生态,为进一步提升“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成效,打造全过程、高黏性的实践育人模式提供范式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