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剧场”的三幕大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1:04:00

陈薏。受访人供图
陈薏的中东欧故事更新于3月30日——“我们中东欧商品进口企业刚受邀参加杭州国际户外露营生活展。我非常荣幸在28日的开幕式上被邀请分享‘全勤’故事。三天展期,收获不小。”
这位宁波帝加唯达商贸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是中东欧展会的11年“全勤生”。早在2014年,宁波举办首届中东欧国家特色商品展,她就看上了保加利亚的玫瑰精油皂和波兰牛奶;如今,她公司的仓库里堆着保加利亚化妆品、罗马尼亚棒棒糖等商品,年进口额逐步递增。“今年又代理了新品,现在正跟组委会申请,希望摊位面积再大一些!”她说。
11年,一条通道从无到有;11年,一座桥梁跨越山海;11年,“全勤生”的摊位大一些、再大一些。
当塞尔维亚工厂的机械臂与宁波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数据同频,当波兰牛奶借冷链运输直抵中国餐桌,这场合作,正在一届届博览会的“国家剧场”里,上演高水平开放的奋进三幕剧。

蒋晓东 摄
第一幕
从一瓶牛奶到贸易通途
陈薏至今还记得,2015年,她在宁波开出全国首家中东欧商品国际馆时,进口的第一批2万瓶波兰牛奶2个多月后才卖完。
“这种情况放在现在,不可想象。”陈薏笑着说,如今,他们不仅把波兰牛奶卖成了“爆款”,还把产品拓展到了零食、化妆品等领域,并沿着中东欧国家一路向西,布局整个欧洲市场。“现在我们总共代理了4个中东欧国家的好物。好产品上不封顶!”她说。
上不封顶!宁波有这样的眼界和胸怀,也有这样的基础和能力。
早在2014年,宁波就承办了第一次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促进部长级会议和首届中东欧国家特色商品展;次年开始,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连续4年成功举办,成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间加深经贸和文化往来的重要抓手。
再到2019年,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以“深化开放合作、携手互利共赢”为主题,规格更高、规模更大、活动更丰富、展会更多样,尽显中国与中东欧各国合作与交流的蓬勃生机与无限活力。

上届中东欧博览会场馆内客商云集。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宁波市商务局提供
商务部数据显示,自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成立以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年均增长8.1%,双向投资规模接近200亿美元,覆盖领域日趋广阔……
宁波,正是这一国家战略的关键落子之地:2024年,宁波对中东欧国家进口额达121亿元,较2014年增长7.5倍,年均增速为23.9%,占全国比重从1.4%跃至5.5%。
宁波舟山港与中东欧五港海运航线集装箱量较10年前增长2.3倍。中东欧食品进口绿色通道把通关时效压缩40%,164篇英文版海关指南成为企业“通关密码”。

繁忙的宁波舟山港。宁波舟山港集团供图
第二幕
之江联动的“闭环逻辑”
落子宁波并非终点,一场以全省为棋盘的“中东欧对接赛”正在之江大地次第展开——
2021年浙江全面启动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联动区建设工作,评定滨江区、瓯海区、新昌县、义乌市、浦江县、青田县6家联动区。
各联动区紧紧围绕宁波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在“一核多元”的大格局下,与中东欧国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经贸合作:
义乌“义新欧”班列将运输时间压缩至16天,保加利亚玫瑰精油、波兰琥珀借力“钢铁驼队”直达中国市场;杭州蚂蚁国际的技术实现跨境支付“秒级结算”;宁波中东欧国家特色商品常年馆汇聚60余家中东欧商品进口企业,匈牙利魔墙、捷克鲨鱼飞机等科技新品通过博览会首发……
“三地分别承担流通、结算、集聚功能,形成可复制的‘浙江模式’。”浙江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说,要进一步发挥好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平台作用,全力打造中国—中东欧国家主场外交“金名片”,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区域交流联动,在推进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上形成强大合力,加强宁波及各联动区的中东欧资源聚集作用,吸引更多中东欧元素在浙江落地。

企业端的实践更具象。截至2024年底,宁波对中东欧国家累计投资项目84个,投资规模11.9亿美元,较10年前增长50倍。敏实集团等多家甬企在中东欧设厂,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领域“新质生产力”注入当地产业链。
“涉及多国的免签政策,让我们与中东欧国家合作‘零时差’。”宁波保税区亚昇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鹏指着展位设计图说。今年前2个月,宁波对中东欧国家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5.3%,达102亿元;宁波海关新增13个政策信息渠道,为企业“出海”再清障。
第三幕
技术标准的“双向奔赴”
子夜的宁波舟山港汽笛长鸣,一批印有“LIMON”(莱盟)字样的集装箱完成通关,即将奔赴匈牙利布达佩斯汽车工厂激活机械臂,潜入实验室显微操作台——这些中国智造的精密“心脏”,正重塑中东欧工业脉搏。
在宁波莱盟机器人有限公司恒温车间,工程师屏息校准R系列直线电机。“我们将传动颤动压至1纳米。”该公司技术总监轻点触控屏,实验产品在纳米级精度的直线电机上划出完美直线。这种打破传统传动模式的高科技,让匈牙利汽车焊装线的能耗表骤降40%。
在该公司市场部经理朱浩泉的办公桌上,一份销售报表透露玄机:2024年出口中东欧国家的9000万元订单中,47%是汽车制造领域的非标定制。“当前,一批中国新能源整车企业正在中东欧国家加快布局,我们的直线电机就是这些‘超级工厂’的精密关节,可以使自动化生产设备精度提高10倍。”他说,订单任务已排至今年7月,中东欧市场全年增幅可达20%。

匈牙利布达佩斯夜景。
人文与科技的双向赋能同样深刻。去年10月,在宁波海丝文旅大展现场,匈牙利VR Park的《童话之城》展台前光影流转。一名5岁男孩戴上设备瞬间“穿越”,与全息投影的匹诺曹共探云间城堡。展台后方,宁波诺丁汉大学“00后”创业团队正监测数据流。这支曾打造象山影视城灯光秀的年轻队伍,用三年练就的数字化建模硬功,“啃”下了跨国项目的全流程技术集成。
“合作不是替代,而是长板叠加,美美与共。”宁波市商务局负责人说,中东欧国家在生物医药、精密制造等领域的技术积淀,正与宁波的绿色石化、智能装备等产业集群形成“创新拼图”。
这是一套机制,更是一种视野:下一个十年,刻度在宁波,答案在远方。
记者 单玉紫枫
编辑 傅婷婷